KAF x Q Contemporary | 線上研討會

策展人

王慰慰

亞洲和中東歐於地緣政治、歷史文化和經濟發展的領域一直有着廣泛深遠的連繫。兩個地區同樣經歷了由來已久和錯綜複雜的歷史發展,並正處於不斷改變的現況,形成對文化和個人經歷的不斷衝擊,並促使社會和思想於不同中共存。地區間的獨特背景創造了交流的空間和橋樑,也鼓勵了不少文化藝術工作者間的交流。

本研討會邀請了多位策展人、學者和藝術家分享他們的工作和研究,於分享個人經歷和反思的同時,試圖理解亞洲及中東歐當代藝術領域的不同狀況。通知文化藝術工作者之間的對談,我們將探索未來的發展路向。


1. 探索未知:發現、記錄與收藏

下午4時至5時半


通過藝術收藏家和公營藝術機構負責人的對話,我們探討亞洲和中東歐對當代藝術的發現、收藏及文獻建立的發展和實行經驗,同時了解這些藏家和機構如何把所收集了的藝術文獻和藏品,透過展覽和教育項目,向社會大眾展示。


主持人

  • 譚鴻鈞,研究總監,亞洲藝術文獻庫,香港

講者

  • 羅君兒,創辦人及總監,Q Contemporary,香港
  • 皮力,希克資深策展人及策展事務主管, M+, 香港
  • 謝豐嶸,策展人,高雄
  • Kasia Redzisz,資深策展人,泰特利物浦美術館,利物浦


2. 下一步?

下午6時至7時半


過往一年的疫情、社會政治環境及全球性的矛盾正在迅速和廣泛地改變我們熟悉的溝通、工作和創作模式。我們邀來了幾位擁有多元文化身份背景及地域經歷的文化工作者分享他們以不同新思維、策展方向及工作模式面對瞬息萬變的當代社會,並同時探討藝術發展的下一步。


主持人

  • 王慰慰,策展人,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香港

講者

  • 蔡影茜,Artistic Deputy Director,廣東時代美術館,廣州
  • Biljana Ciric,獨立策展人,墨爾本
  • 由宓,策展人及研究員,科隆
  • Dávid Fehér,總監,中歐藝術史研究所, 布達佩斯


3. 點與線的接合

下午8時至9時半


本節邀請了幾位來自亞洲和中東歐的當代藝術文化工作者分享他們的個人研究和工作閱歷。透過這些零碎閱歷「碎片」的交流碰撞,講者將討論對「記憶」、「文獻」、「身體」和「空間」的想法,並創造多元的對談和相互間的理解。


主持人

  • Eszter Csillag,藝術總監,Q Contemporary,香港

講者

  • 潘律, 助理教授, 中國文化學系, 香港理工大學,香港
  • 王慰慰,策展人,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香港
  • Anna Hulačová,藝術家,布拉格
  • 于吉,藝術家,上海


Ilona Keserü ,《 生日 》,2005
Photo ©️ David Biró. Courtesy of Q Contemporary

王功新,《 不可坐的》,1995
©️ the artist. Photo ©️ Maxim Hu. Courtesy of White Cube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