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金屬

展期

20.4.2016 – 19.6.2016

地點

倫敦聖詹姆斯林蔭路當代藝術學院Lower Gallery SW1Y 5AH

開放日期

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11時至下午6時;逢星期四上午11時至晚上9時

策展人

Katharine Stout, 倫敦當代藝術學院, K11 Art Foundation

K11 Art Foundation(KAF)榮幸再度與倫敦當代藝術學院(ICA)合作,攜手呈獻中國新晉藝術家關小的首個英國個展「扁平金屬」(Flattened Metal)。

中國藝術家關小(生於1983年)擅長利用雕塑及錄像創作,並集中探討在現今數碼影像及資訊主導的時代,人們觀看及賞析的模式是如何被影響。關小透過不同的藝術作品,致力在意義和身份被分配及定義中, 擴闊美學及認知的可能性,不妥協於任何的硬性區分和限制。

關小的作品充斥著我們對過去的茫然,以及從未知衍生出來的精妙對話。她將過去及現在(或未來)的靈感共冶一爐,將視覺和聲音(包括從互聯網擷取的影像)、電腦技術和拾物(從鋁合金車輪、引擎,到各種各樣的古代及部落器物)等素材交織在一起,創造出原始和高科技元素並存、饒富深意的裝置作品。關小的作品為我們開拓視野,提供嶄新的角度去檢視所謂「新」和「舊」。

這次是關小在倫敦的首個個人展覽,她帶來了一件全新的裝置作品。這件新作包含了五幅大型的印畫,前方放置了一組由不同的物料拼湊而成的雕塑,當中包括播放最新的聲音作品的揚聲器。作品貫徹關小的個人風格,如《紀錄片:地心穿刺》(2012)及《紀錄片:從國家地理到BBC》(2015) 一樣,今次同樣玩味視覺效果,巧妙地將背景畫(就像在照相館裡常見的那一種)的色調和前置物件的色系互相融合。

背景畫上的重複圖案取材自大自然的偽裝保護色,如動物毛皮或蛇紋等,它們也經常被人工複製到服裝或飾物上。正如關小有意通過作品,發掘第二與第三維度之間的相同,而非相異之處;她亦嘗試尋求理解世界的不同方法,與它們之間的趨勢和相互關係,以至我們在其中的位置。今次,關小首度將其他作家的文章選段印在背景畫上,包括英國人類學家及系統理論學家,葛雷格里·貝特森(Gregory Bateson,1904-80)的名句。貝特森的理論學說涉獵到心理學、行為生物學、進化論、系統理論和調控論等,整合成一套被他稱為「思想生態」的理論。舉例說,他在著作《心智與自然》裡,問:「螃蟹、龍蝦、蘭花、櫻草花—把它們和我連結起來的模式是什麼?而我跟你呢?」

是次展覽也會展出關小近年的三屏視像作品 —《行動》(2014)。作品通過三個並排的螢光幕,有節奏地展示一系列從網上搜集得來的視像素材,包括家庭影片、廣告片段和推廣短片等,展現聲音、影像與文字之間既開放又流動的關係。關小談到這個作品:「於我來說,節奏等於感官的所有交集點,節奏幫助我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它容許我嘗試去轉移行為,去看、去聽、去想,自由地在不同的互動之間建構關連。」

對關小而言,互聯網是一個「龐大的資源庫」,她以此為創作的工具(而非主體):「互聯網世界, 提供前所未有如此廣闊的機會,讓我們看見新的事物,而且視覺與聽覺的關係亦變得前所未有的密切。多元化的感官體驗開始壓縮成到單一層面⋯⋯另一點,我覺得很有趣的是,互聯網跟我們的原始意識很相似。事實上,我們的意識從來都不會停留在同一個狀態,而是不斷地接觸新事物。這一點跟瀏覽互聯網的情況很相似。」(《Mousse》 interview with Nav Haq, Issue No. 45, 2014)。

是次展覽是KAF與ICA的第二度合作,旨在將中國當代藝術精英推廣到國際舞台。展覽亦是KAF的一個里程碑,並再度展示了基金會的遠大願景,透過與國際知名的海外文化機構的合作,為新晉中國藝術家製造交流平台,促進藝術專業發展。是次展覽爲關小開通了一個渠道,讓她能更深入地探討多元化的藝術創作層面,將作品呈現給海外策展人及國際觀眾。

KAF創辦人及名譽主席鄭志剛先生表示:「K11 Art Foundation非常高興能與倫敦當代藝術學院第二度攜手合作,進一步實踐我們對培育大中華地區年青藝術家的承諾。關小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藝術家,她的作品備受國內策展人和藝術機構注目。通過這次個人展覽,我們深信關小能為國際藝術圏貢獻出獨特的新聲音。」

倫敦當代藝術學院執行董事Gregor Muir先生説:「自去年與首次合辦張鼎展覽, 取得空前的成功後,倫敦當代藝術學院十分高興能與K11 Art Foundation再度聯手。毫無疑問,今次關小的展覽定必會同樣地引人入勝。承蒙KAF的支持,我們很榮幸能成為英國首個呈獻關小個人展覽的藝術單位。」

「扁平金屬」的展出有賴關小展覽支持者團體各成員的鼎力支持,包括Joyce Liu、上海天綫空間、Bruno Wang、Pure Land Foundation及柏林Kraupa-Tuskany Zeidler。

logo